下午6时许,重庆晚报致电美团外卖客服反映情况。
对于食品出现问题的商家,美团有什么样的处理措施?消费者向美团反映问题,美团会向消费者提供什么样的帮助?对此,美团客服工作人员表示,暂时无法解答相关问题,已将问题向相关部门反映,今日进行回复。
昨日下午,重庆晚报记者辗转联系到在袁家岗一家医院上班的邹燕(化名)。
邹燕介绍,她和同事经常去附近张口面馆子就餐,也经常点这家店的外卖。19日下午单方面事故交强险可以赔自己的车吗,她通过美团外卖点了该店酸菜肉丝面和番茄丸子面各一两,吃酸菜肉丝面时发现一块黑乎乎东西,仔细一看像老鼠腿,当时就恶心得吃不下去了。
重庆晚报记者采访医院其他工作人员得知,此事算是医院这几天大新闻。以前不少人经常前去用餐、点外卖,现在好些人不敢再去吃。
从邹燕发帖的照片看,面条上的黑色物体和老鼠腿很像,带着毛,没毛部分呈棕褐色。
该帖两天阅读5.2万多次,不少人评论:“看着照片鸡皮疙瘩都起来了”“想吐”……
涉事员工已开除
下午5时许,重庆晚报记者来到位于医学院路的张口面,店门正在安装监控摄像。
张口面股东之一廖先生介绍,张口面有两家,一家位于彩电中心附近(总店),一家就是该店(分店)。邹燕的帖子发出后,他打电话询问过分店。员工称,已经得到顾客谅解。虽然如此,自己也有疏漏之处,应
第一时间取证
九龙坡区食药监分局相关人士介绍,《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单方面事故交强险可以赔自己的车吗,消费者因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受到损害的,可以向经营者要求赔偿损失,也可以向生产者要求赔偿损失。接到消费者赔偿要求的生产经营者,应当实行首负责任制,先行赔付,不得推诿;属于生产者责任的,经营者赔偿后有权向生产者追偿;属于经营者责任的,生产者赔偿后有权向经营者追偿。
第一百四十八条还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一千元的,为一千元。但是,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存在不影响食品安全且不会对消费者造成误导的瑕疵的除外。
九龙坡区食药监分局相关人士提醒,消费者发现食品安全问题,首先要注意保存证据,如票据、拍照、录像等,第一时间拨打或向当地食药监部门反映。
私家车拉活出事故,保险公司免赔!
网约车管理办法上周落地,要求网约车主必须登记改变车辆性质。有很多零星接单的车主既不想完全退出,又不愿意去改变车辆性质,但这种做法很可能给自己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您的爱车一旦发生事故,商业险保险公司可能免责,你所上的保险会成为一张废纸,这样的风险,你敢冒吗?
私家车拉活出事故保险公司拒赔
这个月初,海淀法院刚刚审结了一起案件。一辆网约车发生事故后单方面事故交强险可以赔自己的车吗,法院最后判决商业险的保险公司免赔,原因就在于车主擅自改变了车辆用途而没有提前告知保险公司。
这次事故发生在今年6月17日。廖某是注册的滴滴快车司机,当时他正好接单,车辆由东向西行驶,因拥堵停驶等待过程中,秦某骑着自行车也由东向西行驶过廖某车辆右侧时,廖某车内乘客颜某开启右后车门与秦某发生碰撞,造成秦某人身及财产损害。该事故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认定廖某负全部责任。
秦某诉至法院,要求廖某、廖某车辆的保险公司及网约车平台公司、乘车人共同承担赔偿责任。在庭审中,廖某认可其驾驶的车辆的登记性质为非营运车辆,并以该性质在保险公司投保了交强险及50万元的商业三者险。但他在2016年2月,就通过“滴滴出行”APP软件平台开始从事网约车的经营活动,事故发生时,他接受“滴滴出行”的指派接送乘客。
而交强险保险公司和商业三者险保险公司都提出,事故车辆以非营运车辆投保,但车辆已经注册为网约车,并且事发时候正在从事网约车运营活动,属于改变车辆的使用性质,但未将该情况通知保险公司。因此,保险人不承担赔偿责任。
法院最终判定交强险保险公司应该在交强险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而商业险保险公司依据保险法及合同的约定不承担赔偿责任。
这起网约车案件,是记者了解到的北京第一起涉及网约车保险赔偿责任认定的案件。主审法官姚琳告诉记者,判决交强险保险公司承担赔偿责任的依据在于,“交强险的赔付不同于一般侵权责任和合同责任,为实现其制度功能和救济目的,其适用突破了一般的保险合同理论,更侧重于保护交通事故受害人(第三者)的利益,本案中并未出现交强险免责的法定事由,交强险保险公司不能免责。而商业三者险保险公司可以免赔的原因则是因为有明确法条规定。”
虽然只是个案,但这个判例也代表了法院对类似案件的判断和价值取向。姚琳介绍说,保险公司能否以车辆性质发生变化而拒绝承担商业三者险的保险责任,是网约车这个新生事物出现的问题之一,如何裁决,法官们曾经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后才统一了观点:因为原来都是以行驶本登记性质为依据投保,所以保险法有明确规定并在合同中约定,不能改变营运性质。如果改变使用性质是投保人负有通知义务,投保人如果没有事前通知,保险公司可拒赔。
一天拉几单
会造成“危险程度显著增加”?
“但其实还是有问题没有厘清。这个案例中,之所以判商业险保险公司免责,是因为我们在法庭调查的时候,确认了司机已经把开网约车当成职业,全天都接单,所以适用于保险条款中表述的‘导致危险程度显著增加’。如果不是职业网约车司机,只是偶尔拉活,究竟每天拉10单算危险程度显著增加,还是5单以上就算,这个标准其实并没有明确出来。”姚琳分析说,究竟拉几单就可以视为“危险程度显著增加”可能还需要专门的保险合同诉讼来确定。“如果是顺风车,性质上与快车、专车还有一定的差别,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这个案件是在月初宣判的,而上周,北京针对网约车管理办法已经落地,要求网约车必须购买营业性车辆的交强险和商业保险,也明确了顺风车每车每日派单次数不超过2次。但新政还是给予了5个月的过渡期,同时一些具体的实施细则尚未完全展开。
现有的大部分从事平台网约车运营车辆的登记性质仍为非营运车辆。一些决定继续开网约车的司机也在犹豫是否要给爱车上营运车辆险。而记者咨询了人保、太平洋、平安等几家保险公司,业务员的答复都是一致的:保险公司只能按照行驶本上的车辆性质给车辆投保,如果行驶本上注明的车辆性质是“非营运”,保险公司不会同意车主投保营运车辆险。车主张延注册的3个网约车平台也都没有帮他们代办营运车车险的通知,张延气哼哼地要去保险公司退保,“反正也不赔,我索性‘裸奔’了。我再多买两个平安符挂车上,希望别出事吧。”
商业险白上?
多数网约车主不知情
“出了事故,保险公司可以不赔?”12月22日,滴滴快车的司机王鑫听记者说了海淀法院的判例后,大吃一惊。“我上的是全险,也不赔吗?”王鑫来北京已经7年多了,一直在郊区兜揽塑钢门窗生意,去年年中,他让媳妇看店,把家用的二手小羚羊换成了速腾,当上了网约车司机。
网约车管理办法落地后,没有北京户口的王鑫本来有点犹豫,但当初劝他入行的朋友们都不打算退出,王鑫也想继续坚持。“冬天本来就是我们做门窗的淡季,我再拉几个月试试。而且,不让非京牌开,我们的生意还能好点,不干挺舍不得的。”听说了保险可能不赔付之后,王鑫在担心之余也存着侥幸心理:“北京的路我挺熟的,小心点开吧。”
从上周政策落地后,记者先后采访了11位滴滴车司机,其中7位户口不在北京,4位北京人,而只有一位以前开过出租车的北京人老罗听说过保险拒赔的情况。“以前的说法是看你定性是否合法,保险公司不给开黑车的理赔,因为他们不算营运车辆。”
在这11人中,有6个自称已经把开网约车当成职业,另外5人都自称偶尔接单。把网约车当成职业的6人都表示还会继续开,而自称偶尔接单的5人中,有两人明确表示将不再接单,另有3人犹豫中。
王海就是明确不再接单的一个,他开的是奔驰,听了记者讲的案例后,对记者连声称谢,说他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以后再也不“玩票”了,不仅不想再接单,王海还告诉记者,他回头就要跟网约车平台咨询,如何能取消注册, “万一以后保险公司以这个为理由拒赔,我损失可大了,不值当的。还得杜绝保险公司找后账这个可能,万一他们拿我曾经接单、曾经注册过快车司机的事儿来主张拒赔,也够恶心人的。”(部分车主为化名)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者其他问题不想在本站发布,来信即删。